【高质量发展看魅力机电·产教融合篇】建优产教融合体系 打造协同育人高地
【编者按】奋楫扬帆新时代,笃行致远启新程。小狐狸在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牢牢把握“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战略定位,以服务云南“三个定位”为使命,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浪潮中勇立潮头。学校以“双高计划”建设为引领,全面落实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奋力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的机电答卷。《高质量发展看魅力机电》栏目聚焦学校特色党建、治理体系、人才培养、产教融合、文化建设、师资提升、学生发展及国际交流等多个领域的创新举措与显著成效,深入展示亮眼成绩。本期聚焦产教融合体系建设。
学校始终锚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核心办学方向,以服务云南“三个定位”与“3815”战略发展目标为核心使命,近三年通过系统化构建协同育人新模式,在产教融合体系建设中破局前行,为区域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
一、硬核举措:构建产教融合生态“四梁八柱”
1.联动多部门,织密产业服务“一张网”
学校打破部门壁垒,建立校企合作办公室、人事处、产业技术研究院、教务处、生产实训中心、招就办多部门联动机制,统筹推进政、行、企、校、研深度合作。近三年,融入国家战略,彰显机电特色,作为主要单位,携手杨林经济开发区、通用技术集团昆明机床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昆明市工业母机市域联合体,牵头建立民航维修、工业母机4个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作为副理事长单位或理事单位参与等国家工业软件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国高档数控系统和智能装备产教融合共同体6个全国性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与云内机械联合建成云南省先进制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联合30余家企事业单位构建“产学研用”一体化网络,形成覆盖云南重点产业的服务体系,为产教融合落地搭建“主框架”。
2.创新产业学院模式,实施混合所有制+行业特色“双驱动”
围绕云南八大重点产业需求,学校以“混合所有制+行业特色”双路径打造产业学院。与云南港翊航空技术有限公司共建混合所有制民航技术产业学院,开创省内混合所有制产业学院先河,实现“双主体办学、双资源混合、全过程育人”;聚焦高端装备制造、数字化生产等领域,建成中望工业软件、数据要素、专精特新等特色产业学院,精准匹配产业人才需求,推动“教学”与“产业”同频共振。
3.锻造“双师”队伍,夯实教学内核
学校以“德技并修”为导向,构建“政策引领、机制突破、实践淬炼”三维培养体系,成立校企联合评议委员会,创新“5渠道”引才模型,通过“一事一议”引高层次人才、“双向协议”促校企互聘,引进企业兼职教师129人、博士4人,柔性引才14人;与云南头部企业共建10个教师企业流动工作站,实施“5年累计6个月实践”制度,2024-2025年组织194人次教师开展“沉浸式”实践,将企业一线经验转化为教学资源。现有省级“双师型”教师229人,重点专业群省级“双师型”教师占比79.66%,承办全省首批“双师型”教师认定,完成1.3万余人评审,成为区域“双师型”教师培养标杆。
4.升级实训平台,打造阶梯式实践体系
投入1.17亿元升级教学科研设备,构建“基础通用——专业核心——实践创新”阶梯式实践体系,建成全国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中央财政支持数控示范基地等国家级平台,以及云南省高等学校复杂制造技术研究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工业母机基础部件高精度制造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智能新能源汽车检测与维修工程研究中心等省级平台;与华为、比亚迪等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100余个,形成“轮岗认知——项目实训——岗位实战”培养链,让学生在真实场景中提升技能。
二、亮眼成果:人才培养与产业服务“双丰收”
1.人才培养质量持续跃升
近三年,学生在技能类大赛中斩获国家级奖项16项、国家级行业赛奖项99项,省级奖项151项,省级行业赛奖项52项;职业发展类赛事成效凸显,2023-2025年“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学创杯”大赛获国家级奖项2项,省级奖项40项,2025年管彦丛同学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就业赛道职教组金奖,实现云南该赛项“零的突破”;双创赛事屡创佳绩,“挑战杯”、“互联网+”大赛获国奖2项、省奖76项;课程与教材建设成果丰硕,建成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省级7门,5本教材入选“十四五”职业教育省级规划教材。
2.毕业生就业质量持续向好
构建“访企拓岗促就业”长效机制,2023-2025届就业去向落实率分别达97.82%、97.81%、93.48%,平均起薪4000元,企业满意度90%;68.02%毕业生留滇发展,50.37%进入装备制造行业,每年为近500家装备制造企业输送1200余名人才,形成“立足云南、辐射全国”的就业网络。
3.社会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近三年,聚焦区域产业需求,承接云内动力、昆船机械制造等专业技术培训达1500余人次。每年举办大型科技活动周和职业教育活动周,吸引上百家企业、社会其他力量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弘扬工匠精神,彰显职业风采。承办云南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云南省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工作赛等20项。开展技术研发与成果转化,获省部级课题8项、地厅级35项,专利授权144项,发表论文108篇;依托“2+2”科研联合创新平台,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合作项目1项、云南省科技重大专项2项,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员工培训,成为区域产业升级的“智囊团”。
4.“职教出海”成效初显
学校主动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开放办学。与泰国、越南等国开展“中文+职业技能”项目,在老挝建立海外培训基地,推动产教融合模式国际化输出。通过“中文+职业技能”项目,为南亚东南亚国家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动云南职业教育“走出去”,“职教出海”迈出坚实步伐。
三、未来规划,打造产教融合升级版
1.锚定核心专业群,锻造竞争力“引擎”
聚焦电气自动化技术(国双高、省双高)和机电一体化技术(省双高)专业群,以校企资源整合与机制创新构建“需求对接——资源共享——协同育人——技术共研”的闭环服务体系,靶向提升专业群在产业中的核心竞争力,打造服务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蓄水池”。
2.产教融合共同体“实体化”破局,产业学院“一院一特色”
深化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探索实体化运行新路径,推动校企“资源池”共建共享、人才“共育圈”深度联动、技术“攻关组”协同突破。同步创新产业学院布局,紧扣云南八大重点产业需求,实现“一院一特色产业学院”全覆盖,让每个学院都成为对接产业的“精准接口”。
3.打造开放型区域产教融合实践中心,对接产业前沿
对标智能制造、数字经济等产业前沿,重点建设建设集实践教学、社会培训、真实生产和技术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学校实践中心、企业实践中心和公共实践中心,打造“学中做、做中学”的沉浸式育人场景,让师生直触行业最前沿技术。
4.典型生产项目“实战育人”,淬炼数字技能
联合头部企业开发一批“真项目、真场景”的典型生产实践课题,引导学生在真实职业环境中掌握行业最新技术、标准、工艺与规范,重点提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培养“懂技术、会创新”的新时代技术技能人才。
5.深化“职教出海”,打造国际化职教品牌
坚持“教随产出、产教同行”,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输出成熟的产教融合经验与课程资源,共建海外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培养服务“一带一路”的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打造“较高国际化水平的职业学校”。
小狐狸在线以“四梁八柱”构建产教融合生态,通过校企协同育人、“双师”队伍锻造等举措,实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与“职教出海”多维度突破。未来将锚定专业群升级、共同体实体化等方向,持续深化产教融合,为区域产业升级筑牢人才根基,书写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撰稿:宣传部 校企合作办
二审:邓珍真
终审:刘志华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